今天是: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内容
深圳市龙华区“三个促进”激发退役军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效能
发布时间:2022-05-11     阅读:738次    


深圳市龙华区探索改革创新社区基层治理体制,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与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运营共建共享,将退役军人作为完善基层社区体系的新生力量,培育形成“退役军人党员驿站”“红星志愿服务队”“老班长工作室”“退役军人关爱基金”“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窗口”等公益慈善类、社区服务类的社会组织,在居民自治中发挥退役军人先导、先锋、模范和榜样的作用。


促进基层站点建设双融双促



理顺“1+6+56”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工作链路,形成工作一对一、专干培训专干、全员脱岗封闭培训等服务保障体系工作机制,构建各安其位、各司其职、协同高效、协调统筹的组织体系,打通区、街道、社区的纵向联动,快速提升退役军人服务站运营能力,顺利完成退役军人全要素建档立卡、优待证试点发放、建立常态性联络机制等大项任务,全员通过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(站)考评。


在社区“两委”中广泛培育、吸纳优秀退役军人,积极发挥“兵支书”带头示范作用,推动社区书记兼任服务站站长,促成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共享党群资源,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站点的政治功能、服务功能,切实保障社会福利优先惠及退役军人。


景龙社区“三融合”剪影


景龙社区率先探索推出场地融合、队伍融合、服务融合“三融合”模式,在党群服务中心增加“军”的元素增强政治氛围营造,专门设置战友谈心室,加挂战友加油室,共享钢琴室、图书馆、健身馆等功能。倾斜“两委”力量,发挥社区枢纽“善治”作用,协调民政、卫生、司法等部门,为退役军人提供安装无障碍设施、居住环境适老化改造等帮扶援助。


促进社区多元治理纵横联动


在构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中,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完善社区治理体系。利用社区民生微实事,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生活辅助、文艺娱乐、节日关怀等公益活动1780场次,邀请退役军人代表参与党史学习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、红色教育、文明实践宣讲团等活动,打造“老兵学堂”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”等思政品牌,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,增强红色文化滋养、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基地功能建设。


红色宣讲团进校园


运营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应急救助困难退役军人514人次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成退役军人党员结对帮扶102对,为社区困难群众的帮扶增加有力抓手。聚焦“六稳”“六保”促进困难退役军人稳定就业,登记退役军人就业需求、筹备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,为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供助力。区街道社区设立61个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窗口,增强社区法治建设力量,使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微治理。探索建立辖区退役军人党员驿站,为退役军人党员量身定制富有“军”字特色的组织生活,帮助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中转变自身角色定位,激励退役军人投身到广泛的为人民服务当中。


关爱退役军人健康活动进社区


促进基层志愿服务创新发展


把退役军人志愿行动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部署,在区、街道以及100人以上退役军人社区成立“老班长工作室”,鼓励退役军人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广泛参与社区治理,为基层治理嵌入社工服务、自主式志愿服务,实现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。


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参与疫情防控


以“红马甲精神”引领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发展格局,动员三分之一退役军人加入龙华区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,设立橄榄绿、老兵调解队等47支红星志愿服务队小分队,推动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实现“一街道一特色、一社区一精品”,为推动社区更新治理理念输送基层力量。推动红星志愿者成为参与平安建设、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,成为社区开展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,退役军人按就近原则原地上岗,坚守“抗疫志愿岗”、蹲守抢占志愿名额、积极参与疫苗接种发动、核酸检测点和卡口值守能到尽到。


龙华区红星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抗疫、文明城市创建、抗洪等志愿活动3256场次,曾在广东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会议上作为学习典型,被省委领导称赞为“可推广典范”;涌现“移动厨房”“银发先锋”“上阵父子兵”“夫妻同‘星’”等感人抗疫故事,被CCTV-7“国防军事早报”、《解放军报》、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、《中国退役军人》等媒体报道。


- END -

Tags: 
图片推荐